漢劉歆《西京雜記》卷三“戚夫人侍兒言宮中樂事”篇謂:“九月九日,,佩茱萸,,食蓬餅,飲菊花酒,,令人長壽,。菊花舒時,并采莖葉,,雜黍米釀之,,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,就飲焉,,故謂之菊花酒,。”這種酒就是把菊花的莖葉放入黍米一起蒸熟、發(fā)酵的低度甜酒,,少喝一點確實無傷大雅,。更重要的是“菊酒”跟“久久”、“九九”諧音,。故而,,從節(jié)氣、健康,、精神等多個層面設置和實踐重陽節(jié)喝菊花酒項目是很得人心的,,人們對此趨之若鶩也在情理之中。陶淵明稱“酒能祛百慮,,菊能制頹令”,。唐明皇時代著名將領郭元振說得更直白:“辟惡茱萸囊,延年菊花酒”,。
人們的潛意識里,,總以為曠達不羈、傲視世俗的魏晉文人是推高菊花的操盤手,,且有陶淵明于重陽節(jié)“采菊東籬下,,悠然見南山”為憑。其實,,“菊花”在唐宋時期的重陽節(jié)更瘋狂,。唐詩詠重陽菊的比比皆是。
譬如王維的“無窮菊花節(jié),,長奉柏梁篇”,,李欣的“風俗尚九日,此情安可忘,,菊花避惡酒,,湯餅茱萸香”,甚至連黃巢也寫到“待到秋來九月八,,我花開時百花殺,。沖天香陣透長安,,滿城盡帶黃金甲”。唐朝簡直到了沒有菊花就不能過重陽的地步,。
宋代文人雅士更厲害,,不僅直接就把“菊花”喚為“延壽客”,而且重陽節(jié)白天賞菊花,、詠菊詞,、戴菊囊,晚上還要喝菊酒,。孟元老《東京夢華錄》卷八“重陽”篇謂:“九月重陽,,都下賞菊有數(shù)種。其黃白色蕊若蓮房曰‘萬齡菊’,,粉紅色曰‘桃花菊’,,白而檀心曰‘木香菊’,黃色而圓者曰‘金鈴菊’,,純白而大者曰‘喜容菊’,,無處無之。”重陽節(jié)期間的北宋首都開封儼然成了大型菊花展,,宋吳自牧的《夢粱錄》曰:“以菊花,、茱萸,浮于酒飲之,。”
史載,,我國栽培菊花的歷史已達3000多年,從周朝的《周官》至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的《詩經(jīng)》,、《離騷》等均有記載,,為地道國花,現(xiàn)已香遍全球,。其經(jīng)歷風霜,、傲然剛強的氣質總令人折腰,,又被封為“花中隱士”,。古人視賞菊、詠菊乃至喝菊花酒當一種修身養(yǎng)性的閑情,,這才使“重陽賞菊”傳承并發(fā)展成世俗文化,,也使菊花在重陽節(jié)“瘋狂”了千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