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記者 吳亞飛 劉若辰
11月9日,峨邊彝族自治縣覺莫鄉(xiāng)為覺村飄起雪花,。彝族村民李阿軍家中爐火正旺,幾張餐桌邊坐滿親朋,。
當天,,是李阿軍女兒出嫁的日子。身著彝族盛裝的新娘李阿枝,,在大家的祝福中迎來人生重要時刻,。新郎羅智建滿面紅光:“我們是自由戀愛。”
村主任嚴日達沙在人群中忙上忙下,,代表村兩委為這對新人操辦喜事,、送上祝福。“要是在幾年前,,彝族小伙娶親少則十萬多則數(shù)十萬上百萬元聘金禮金,。”嚴日達沙說,如今,,村里的禮金已大幅下降,。
近年來,峨邊縣以解決娶親負債問題入手,,通過基層干部走“親戚”,、趕“人情”,發(fā)揮當?shù)卣{解能人“德古”(彝語意為德高望重,、具有較強調解能力的人)的作用,,搭建平臺機制,破除陋習,、強化親情融合,,促進彝族群眾“養(yǎng)成好習慣、形成好風氣”,。
因地制宜:
“德古會盟”破題高價禮金
“高價禮金之風曾讓村民不堪其累,。”嚴日達沙以自家舉例,2005年,,大兒子娶親禮金花費3000元,,到2013年,小兒子娶親禮金飆升至近12萬元,。
自2008年起,,大小涼山彝區(qū)的民間嫁娶開銷逐年走高,“聘金”名目繁多,平均10萬元至20萬元,。“不吃不喝攢10多年才能娶個媳婦,。”峨邊縣司法局副局長楊剛說,盡管人均收入逐年增加,,但不少彝族群眾卻因婚返貧,、因婚致貧。
如何啃下這個彝區(qū)脫貧中的“硬骨頭”?在當?shù)攸h委政府推動下,,“德古”調解成為重要手段,。
在哈曲鄉(xiāng)解放村,今年抱上孫子的村民阿術布正說,,阿恩古保是他家的恩人,。80歲的阿恩古保從事民間調解工作已45年,被彝族群眾尊稱為“德古阿莫”,。他是全縣唯一的金牌調解員,。
3年前,阿術布正的兒子與涼山州美姑縣石烏家女兒談婚論嫁,,女方提出18萬元高額聘禮金,,阿術布正一家并不富裕,這樁婚事眼看就要“黃了”,。這時,,阿恩古保出面了。“發(fā)生矛盾糾紛時,,老百姓會主動邀請自己信任的‘德古’調解,,我們是彝家村民的‘鄉(xiāng)村判官’。”阿恩古保說,,最終他說服對方降低條件,,順利促成這樁婚事。
“破除陋習,,要以‘德古’在彝區(qū)群眾間的影響力為突破口。”峨邊縣領導在多次調研后作出決定,。2015年4月22日,,在峨邊縣委縣政府和幾大家族“德古”的號召下,全縣70位“德古”召開了一場“德古會盟”,,并成立“德古”協(xié)會,。
當天,70位披著嶄新察爾瓦的“德古”舉手誓約:要竭力遏制瘋漲的禮金,,倡導文明新風,,讓文明新風吹遍彝鄉(xiāng)!“德古會盟”的共識形成“樹文明新風、建和諧彝寨、奔全面小康”的“盟約”:規(guī)定婚嫁“兩金”不得超過7萬元,,并分條列出群眾糾紛調解的賠償金額,。
會后,各個“德古”分片區(qū)召開家族家支大會,,紅色的倡議書飄進峨邊每一戶彝族百姓家,。如今,峨邊婚嫁聘禮金已降至5萬元,。
建立載體:
41名“德古”解決全縣四成糾紛
引導百姓自主減少“兩金”,,在“德古”協(xié)會的基礎上,峨邊縣鄉(xiāng)村三級都設立“德古”分會,,成為破除彝區(qū)陳規(guī)陋習,、樹文明新風的載體。“德古”辦事公平公正,,依法有據(jù),,才能奠定群眾基礎。阿恩古保擔任起協(xié)會的“咨詢顧問”,,指導“德古”以法律法規(guī)及彝族習慣法為依據(jù),,保障調解合理合法。“德古”協(xié)會還建立退出機制,。2015年,,經(jīng)過縣司法局考核,部分“德古”因不合格被清退,,“德古”由70名調整為41名,。目前,峨邊已全面建起縣,、鄉(xiāng),、村、組四級調解體系,,覆蓋全縣19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、136村(社區(qū))、7個重點行業(yè),、5個重點企業(yè),。“從高額聘禮金中解脫出來,攢下來的錢用來修新房,、做產(chǎn)業(yè),。”羅智建說,自己趕上了好時機,。
移風易俗的配套機制也在不斷完善,。
覺莫鄉(xiāng)馬鞍村,,是峨邊親情工作法的發(fā)源地。吉克楊長既是村民選出的“德古”,,也是該村村支書,。村里添置了100套公用餐具、桌椅,,提供給村民操辦“紅白喜事”免費使用,。村民舉辦“紅白喜事”時,鄉(xiāng),、村干部帶頭“趕禮”,,代表村委班子送上50元-200元“慰問金”,引導村民合情“趕禮”,,并現(xiàn)場指導節(jié)約風尚,、督促食品衛(wèi)生、宣講文明新風,。
運用“德古+親情”工作法,,把依法治縣的剛性要求與彝區(qū)德治相結合,峨邊設立親情工作基金,,每年財政撥款100萬元,,用作各村的工作保障經(jīng)費。
自2015年推行“德古”調解機制以來,,峨邊縣還建立糾紛排查調處,、督察督辦、考核獎懲等7項工作制度,,將其規(guī)范化,、制度化。目前,,峨邊上千名人民調解員共有效化解民間糾紛2086起,,其中,41名“德古”成功調解矛盾糾紛883件,,占比42%,。
搭建平臺:
三年攻堅要實現(xiàn)移風易俗
11月是峨邊“婚俗文明新風宣傳月”,在新風教育課堂上,,當?shù)厝罕婈懤m(xù)觀看《親情》電影,。電影中主人公黑竹溝鎮(zhèn)馬鞍山村黨支部書記沙瑪陽光的故事,感染著廣大彝區(qū)老鄉(xiāng),。
移風易俗潤物細無聲。峨邊縣通過搭建基層夜話,、網(wǎng)絡對話,、家訪談話“三話”平臺,,由縣領導帶頭、鄉(xiāng)鎮(zhèn)黨委參與,,組建親情工作隊387個,,深入全縣106個貧困村,常態(tài)化走訪基層,。
“通過壩壩會,、拉家常展開談話,黨員干部把群眾當‘親人’,,零距離服務,,對涉及群眾利益的大事小情提前介入、現(xiàn)場服務,。”峨邊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,,峨邊還對抑制婚嫁聘禮金“雙高”、推進新風培育工作進行專項考核,。
以婚俗新風為切口,,峨邊移風易俗行動在今年整體升級。峨邊制定移風易俗“三年攻堅行動計劃”,,以縣委書記作為領導小組組長,,樹立“衛(wèi)生、孝愛,、婚育,、喪葬、勤儉,、勤學,、和諧、守法,、創(chuàng)業(yè),、感恩”健康文明新風尚。
全縣新風勁吹,,突破口更加明確:組建起文化大篷車鄉(xiāng)村行,,在16個預脫貧村巡回演出;實施“整潔衛(wèi)生進萬家”活動,覆蓋全縣各個貧困村;開展“評先樹優(yōu)立標桿”行動;發(fā)動“村民自治我參與”活動,,指導各個貧困村完善村規(guī)民約,。
“精神與物質脫貧要兩手抓、兩手硬,。”峨邊縣委書記譚焰表示,,全縣“四大會戰(zhàn)”將改善群眾脫貧的物質基礎,但著眼長效,,須著力好風氣,、好習慣,,著眼精神脫貧,充分整合基層民主自治和民族區(qū)域自治,,激發(fā)群眾內生動力,,為全面小康凝神聚氣。
隨著移風易俗的推進,,彝家新寨新風新貌不斷涌現(xiàn),。這幾日,馬鞍村里很熱鬧,。馬鞍村村民嚴吉說,,過年時,文化大篷車將開進村,,大家要登臺表演,,正忙著排練歌舞節(jié)目。“瓦吉瓦(彝語意為好),,彝家新寨春來到……”歌謠聲聲,,傳唱著彝家的幸福生活。